晋商十二大老字号(二)晋商的字号是晋商的主体,是晋商的组织细胞。在三晋大地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诞生的晋商称雄于商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著名商号。它们或历经百年以致几百年沧桑,至今还熠熠生辉;或如保晋矿务公司、汾阳义泉泳酒坊、大同恒丰铁厂等,后来已发展演变为现代的大型企业;有些字号曾名噪一时,但后来已消失在历史的变迁中。我们从中撷取一些呈现给大家,其中的经验教训、荣辱成败,大家细细评鉴。
晋丰面粉公司创始于1920年,是由山东济南商会会长穆伯仁与当时任山东督军的田中玉(山西籍)合资40万银元在太原兴办的。
主要设备有制粉机7部,从美国进口,日产稳定在1500袋左右(大袋44斤,小袋16斤),产品有绿、红、蓝“双象”及白袋四种牌号。
穆伯仁在华北设有多座面粉厂,需要来回奔波,特委托其弟总管太原厂事务。但其弟是一个浪荡公子,行为不检,致使该厂管理混乱,酿成1926年4月火灾,主要车间——制粉大楼焚毁,机器设备损失殆尽。
数月后,该厂被以阎锡山为董事长的山西省营业公社收买,该机构为官督商办的合资组织,改称晋丰面粉公司公记,增加资本40万元,并购置制粉机5部及若干辅助设备。
从1929年到1937年太原沦陷,这段时期内,省营业公社委托李振纪为改厂总管。在他负责期间,日产达到3400袋,除销售本市外,还远销北平中欧体育在线入口、河北等地。
1937年12月,日军将面粉厂委托日东制粉株式会社经营,于1938年6月8日恢复生产,改名为军管第七工厂。
明朝中叶,山西临汾西杜村赵存仁、赵存义和赵存礼三兄弟在北京宣武区开办了六必居小油盐店,为什么叫六必居,是因为经营柴、米、油、盐、酱、醋六种日常生活必需品。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义和团烧洋货商店,六必居被连累受焚,只剩下后场两间房子。东家给伙友们发了盘缠,一齐散伙回家,留下看房的霍凌云掌柜。
第二年,曾被东家辞退的学徒孙万泰用修故宫剩余的木料,修复了六必居,又挂上张夺标等伙友冒火抢出藏在崇文门外东晓市临汾会馆内的六必居老匾,重新营业。
经过前后多次变动,到1955年公私合营时,股份达到34门,其中只有贾、霍两门是外姓,其余全是赵姓股。
六必居出名和成功,源于它独树一帜的酱菜。1972年访华的日本田中首相还特别问到六必居,可见六必居声名远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